top of page

女孩子家 蔡宜樺個展 預告宣傳影片

《女孩子家系列作品》為年度創作計畫,目前《Sera》與《Alice》這兩件作品便是在此概念下發展。《女孩子家系列作品》的創作概念是呈現小女孩的各種樣態,一邊玩耍一邊長大,好奇的探索世界也會回頭修正自己的行為與模樣,塑造想要呈現給別人看的形象。

系列作品標題--「女孩子家」,是由於自身經驗的連結。在成長過程中,總是因為過於粗枝大葉與外放活潑,被長輩們告誡要有「女孩子家」的樣子,有時需要溫柔婉約,有時需要乾淨清潔,要學會做家事,要順服…等等。當我回頭試著去過濾歸納這些潛規則,在無形中會形塑出怎樣的典型模樣。「家」字放在詞尾的用法多變,有慈善家、企業家、政治家…等等,但「女孩子家」的用法,卻有別於一般形容在某方面小有成就的人物,而是在不同人眼中一個理想的模樣。

中文字的組成有其特別的意思,「嫁」是由「女」和「家」組成,女子成家為嫁。而「好」是由「女」和「子」組合而成,正代表傳統上有女有子才是好。「女孩子家」又要如何才是「好」,是否得「嫁」、有「家」、有女有子,才是好呢?

在小時候,我對未來的幻想,起初並不包含性別的限制,難道我一個女生長大之後不能像櫻木一樣嗎? 又或者成為飛行員? 成為消防員? 也許會變魔法?再大一點,發現有些人特別漂亮,她們成為鎂光燈的焦點,又或者長大之後能夠像她們一樣。這些脫離現實的夢想,在成長的過程中,總是被現實面擠壓,忘記了最初,而去選擇另一個可行的,或是一個符合大眾的期望,結婚生子賺大錢 ?

我將視角退回孩童階段,在6.7歲階段,孩童對於性別認同是具有學習能力的,這時候孩童身處的環境與兩性性別的普遍模樣,會影響孩童對於自己的性別認同。孩童階段的未來有許多可能性,縱使基因決定了一部分,但後天影響也很深遠。序號1作品《Sera》便為此系列作品的中心概念,小女孩會針對她所看見各種模樣中,找出她喜歡的來模仿學習。運用不鏽鋼像鏡子質感的媒材,觀者的影像會反射在這件作品的眼睛裡。

作品名稱由從英文民謠《Que Sera, Sera》而來,其中的歌詞:「When I was just a little girl . I asked my mother, "What will I be? Will I be pretty, will I be rich?"」小女孩對於未來好奇,便詢問母親找尋答案,但母親並沒有給清楚的答案,而是叫她自己去尋找。創作概念也同名稱,將作品角色設定為小女孩,並抬頭向上看觀者,觀者也會反映在小女孩的眼中,運用不銹鋼像鏡子的質感來反射影像,呈現小孩在長大的過程中,模仿她人尋找自我定位。

對應到作品《Sera》的抬頭看外面的世界,《Alice》則是低頭看自己的身體,對自己的樣子好奇,尤其是開始對自己的性別有意識,而產生好奇的模樣。作品名稱取自童話故事裡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裡主角的名字,像是主角好奇外面的世界,經過一連串的冒險經歷,回頭尋找自己可能會失去的珍寶。

這兩件作品皆是我對於女孩子家的想法,我們總是會看見別人的樣子,在回頭看自己,從身邊的人開始,長輩的樣子,喜歡別人的哪些地方,去學習去模仿,不斷修正,最後選擇成為什麼樣子。除了作品的傳達,也期許自己能回到一個小孩子的狀態,面對未來一位女性人生中的不同階段,認真思考,珍視所擁有的,面對接下來的選擇,能有不後悔的決定。對於孩子的未來總是懷抱著許多可能性,創作概念的重心便是回到初心,不被大環境或是別人的觀點影響,保持實踐不同可能性的動力。

標記: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